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新闻>教育新闻>详细内容

教育新闻

乘“教研”之帆,探“科学”之美,促“深耕”之势 ——南通市小学科学中心组成员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海门区实验小学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7 18:33:41 浏览次数: 【字体:

31ed39faab634fb4b06729e5a8901197.jpg 

      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3月16~17日,南通市小学科学中心组成员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海门区实验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承办。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陈有志、海门区中小学研修中心施伟教研员、其他各区、县教研员以及来自南通市近150位小学科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海门区实验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沈荣全程参与了活动。

图片

课例展示 助推成长

      3月16日下午,南通市小学科学中心组和青研体的7位老师展示了他们精心研究的课例。

      海门区实验小学的侯春燕老师执教《蜂巢的秘密》,这课改编自五年级《生物的启示》。改编后颠覆了教材“体验型”探究的逻辑,真正从科学的本质和学生“学为中心”的立场出发,进行全新的设计。课堂中,侯老师以“建蜂巢”为驱动任务,引领学生在“动手做”的探究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整堂课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图片

      如皋市实验小学王晓记教师执教五年级《撬重物的窍门》,王老师设置妈妈与小朋友玩跷跷板如何保持平衡的情境,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了杠杠省力的秘密,再让孩子亲身体检撬重物,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于杠杠省力与费力的认识,整节课趣味性十足!

图片

      海门区实验小学顾炜花老师执教五年级《蛋壳与薄壳结构》,顾老师从关注蛋壳的结构特征到认识其抗压能力,并以拱结构为桥梁,发展到认识薄壳结构。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个个有梯度的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不断理解科学事实,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图片

      南通市虹桥小学校陆梦琪老师执教五年级《拧螺丝的学问》,陆老师关注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度处理教材,将学习任务合理拆分,帮助学生破解难点,对轮轴这一简单机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片

      启东市紫薇小学陈永飞老师执教二年级《认识工具》,陈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基于教材单元内容的整体编排意图,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发展科学思维,设置情景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认识工具、感悟工具意义。

图片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朱华岗老师执教四年级《地球》,朱老师从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在太空俯瞰地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随后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现象推测、实践验证、技术测量等科学认知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认知科学需要经历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努力,并且在不断否认和寻求科学证据中,促使科技的进步,科学探究无止境。

图片

      如皋市李渔小学徐燕老师执教三年级《塑料》,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强儿童对塑料特点的直观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用辩证法的观点分别引导学生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也树立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图片

纵横研思,思而有获

      课例展示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陈有志老师组织与会老师进行评课交流。

      首先上课的7位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备课、研课的过程。7位老师从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让大家看到了一节“好课”的落地过程,给与会者以启发。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最精彩的要数“议课”环节,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7节课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各自理解意义上的热烈研讨,陈有志老师适时地穿插引领。有了鲜活的课例依托,在不断思维碰撞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标精神和科学本质。

b420747df9134bb794ea3f71ed8fbb8a.jpg8b58bcc578d14453975c8cee01767f72.jpg


专业引领,深思笃行

      3月17日上午,与会代表齐聚启慧厅,聆听专家讲座。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编委、核心作者、通州高新区小学许飞副校长,为大家作《教材编排与教学》的讲座。许校长的讲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既有理论又有沉浸式实践操作……非常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许校长的讲座有效帮助一线教师理解了教材编写的理念,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实现高质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南通市崇川小学的杨佳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学科学建模思维初探》为题的讲座。在我国最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建模是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关键要素。杨老师紧紧扣住“模型”一词,从建模的作用、建模的过程以及建模的思维技巧让老师体会科学建模的“魅力”,各位科学老师对日后教学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相信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大胆运用建模思想,关注学生,瞄准课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图片

      活动的最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陈有志老师结合南通市小学科学中心组和青研体各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做活动总结。他要求科学老师们要自觉设定专业追求目标,抓实日常科学课堂实践,不断锤炼科学教学技艺,切实提升科学教学质量。

图片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深入教研的春风会促进科学教育之船远航。让我们乘此“教研”之帆,不断探“科学”之美、之理、之趣,以促“深耕”之势。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