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文韵 润泽心灵
——南通市“江海诗教”教学观摩暨“立学课堂·勤恳诗韵”专题研讨活动在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举行
江海好风吹,新花一万枝。2月28日,南通市“江海诗教”教学观摩暨“立学课堂·勤恳诗韵”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承办。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杰院长、李志丹副院长,教育理论研究室周荣斌主任、邢晔副主任,以及来自各县市区18所单位和学校的70余位教师代表参与了活动。
诗意课堂 传承中国文脉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诗意流淌的舞台。
当天上午,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桑小燕、钱苏桐、张丽梅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酒”识易安》《江城子 密州出猎》,如皋市江安镇实验学校丁红云老师执教《江城子 密州出猎》,如皋市白蒲初中王绮梦老师执教《一花一鸟总关情》,通州区金北学校刘颖老师执教《木兰诗》,南通市竹行中学季林林老师执教《望岳》、如皋市实验初中周亚丽老师执教《诗二首》(《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
八位老师精心备课、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凝练诗意的课堂语言,唤醒了学生自主参与、协作团结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大气自信、优雅从容的表达,呈现出一堂堂高水平的研究课,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教学场景。
名师引领 提质深耕课堂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顾雪梅老师是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她带来的《人可生如蚁而美如圣——赏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通过诗一般的教学语言,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强烈的人文主义熏陶中充分领悟情感,琢磨表达,理解思想。诗意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产生了美的享受。“身入”“心入”“情入”的诗意课堂,如春风化雨,滋养了一个个尚美向学的莘莘学子。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齐聚学校报告厅,进行课堂点评、诗教研讨。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志丹副院长主持。
代表点评 再现精彩细节
“教而不研则浅”,与会代表分别发表了对上午听课的感想。一堂好的诗歌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有的重语文的双基,有的看主题的高度,有的赏浓郁的诗意,有的品文化的韵味。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了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再现和评述了课堂的精彩。
专家报告 点亮诗意生活
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校长沈明明是教育硕士、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对象,他作了专题报告《诵诗文美韵 沐华夏芬芳——学校古诗文赏读项目汇报》,从学校概况、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施成果、认识与反思三个方面,深入浅出、感性丰富地诠释了学校诗教工作的愿景。
海安市海陵中学副校长徐培宏是教育硕士、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班(团)会现场赛课第一名、江苏省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也曾多次在南通市“江海诗教”活动中作名师示范。此次,她以曼妙的语言、激情的解读、唯美的课件,阐述了教学《国风•周南•关雎》的心路与行迹,解析了关雎一诗的起兴手法;她将朗诵、吟咏、越剧、绘画等艺术元素无痕地融于诗词教学中,课堂如古老的风谣,诗韵悠悠,余音绕梁。
海门区教师研训中心研训员钱艺林是正高级教师、“人本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他作了专题报告《“人本”视角下的现代诗教学》,指出教师应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注诗歌教学的目标定位。他提出,品读诗歌,要有自我的解读,要把握意象、知人论诗,了解诗人的特性;要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耳听、口诵(说)、心想、手写,巧妙发挥其综合作用;还要做好现代诗教学的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让学生读好诗、好读诗、诗读好,产生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江海诗教”倡导人、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邢晔作主题报告《重设境脉:从知识囤积到诗意生活》。他结合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其标准,梳理诗教传统,探究诗教方向,详细阐释了何为诗、何为教、何为诗教。他指出,教学生读诗、赏诗、懂诗,要做到视域融合、共情对话,并进行仿写、创作与跨界实践,实现人与诗的共生、互文与重构。他还对“江海诗教”2023年度活动作了部署,特别是就“老少乡小”服务理念在“江海诗教”活动中的贯彻落实,展开了系统性、规范性的介绍、指引与倡导。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杰是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他从2017年中央美院以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诗为考题内容说起,深研畅叙何为诗教,追溯“江海诗教”前身,并高度评价了“江海诗教”的价值与意义。陈院长用晓畅而幽默的语言,对诗、诗教以及“诗教课堂”“诗性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拓展了活动的视域,更为“江海诗教”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最后,专家领导们为此次上课和报告的老师们颁发了证书。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此次活动,个人创意与集体智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融通,共同探索了诗歌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潮流和新样态,有效推进了“立学课堂”的持续深化和实践优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