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 致力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初中)推进会暨“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活动在如皋江安举行
一年最是春景好,科研活动正当时。2月24日,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初中)推进会暨“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活动,在如皋市江安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协办,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江安实验学校联合承办,旨在探索“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瓶颈、成因剖析及策略路径,促进农村初中优质、均衡发展。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志丹,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周荣斌、副主任邢晔全程参会,来自南通各地的与会代表100多人参与着此次活动。
上午,江安实验学校阅读中心报告厅,李志丹副院长主持了简短的开幕式,江安镇教育管理中心校长严斌致欢迎辞。
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校长孙抗建做专题报告《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的滨江实践》,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指出“建设好乡村学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他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剖析了农村初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结合滨江初中高质量发展的校本探索,介绍了滨江初中破解农村初中发展难题的三项举措:高举阳光教育旗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创新管理减负增效,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发展;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促进教师自主、快速成长。
如皋市江安实验学校校长黄建明做专题报告《“水慧”特色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讲述了“水慧”教育理念的由来,介绍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做法:注重管理顶层设计,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引领力;唤醒学生生命自觉,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和学习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力和行动力。最后,他基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提炼了“水慧”精神的内涵:坚定目标,持之以恒;自我净化,推陈出新;润物无声,灵动自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孙抗建、黄建明两位校长的专题报告,鲜明呈现了两校“阳光教育”“水慧教育”的办学特色,深刻表现了江安镇初中教育花开并蒂、同步发展的喜人局面。报告过程中,穿插展演了两校“阳光学子”“水慧学子”自编、自导、自演的8个“五育融合”项目,充分彰显了“双减”背景下江安镇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蓬勃发展,凸显了江安镇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果,激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共鸣,赢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周荣斌做专题报告《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面子、里子与行思》,针对滨江初中和江安实验学校的动人实践,分析了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面子”情况,提出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尤须注重“里子”建设,练好备课、上课、班主任各项功夫,展开新的时代实践和育人行动,切实做好文化引领、三全育人、项目推进和“四有”好教师支持下的“立学课堂”育人行动。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志丹做专题报告《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模式与方案探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从天时、地利、人和等维度,全面、形象地阐述了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元素,倡导全体与会人员坚守初心,凝心聚力,在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因时、因地、因人施策,以切实有力的举措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南通的生动实践。
当天下午,来自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初中)学校的教师代表,从“两课融合”的层面,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音乐6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他们严格按照南通市课改“新12字12条”的要求,以“立学课堂”立德树人为旨归,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动态生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学、互学、研学、展学,呈现出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喜人新样态。
课后,与会人员按照学科分组评课交流。执教老师说明设计思路,阐释设计思想,反思课堂得失;听课老师畅谈听课体会,向专家请教,与同行探讨,不断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表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智慧与活力。
此次活动,滨江初中、江安实验学校的智慧办学和精致管理广受赞誉,两校师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老区奋斗精神与卓越取向尤其令人击节赞赏,与会者纷纷表示,要做好老区奋斗精神的践行者、弘扬者、传播者,为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